东津闻晓月,长路染云天

发布时间:2019-12-17 14:55 信息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浏览次数: 字体【  

秦汉﹒匿名《尔雅﹒释宫》说,“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释义:通达五方的大路叫做康,通达六方的大路叫做庄。谢家集是我出生、成长、工作、生活的家乡,如今,虽然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但这里依旧是我要坚守的疆域,因为几十年来,我亲身经历了她从“土坷垃”到柏油水泥、从人车混行的狭窄路面到植被绿化被用做快慢车道的隔段、从每当夜晚来临便要借助手电的黢黑路途到灯火通明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其间,她的每一次转折、每一寸变化,都牵挂着我的心,所以说,我对于这块土地的热爱,远胜于爱过自己。

曾经,学生时代的我正逢“凭一手老茧就可上大学”运动,便经常去田间地头参加劳动,记得也从应台孜码头坐船去过对岸的二道河农场,印象中,泊船的码头是由数片石块垒成的,淮水茫茫一片,几只小筏子就过河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谢家集本就资源丰富,借助这股东风,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因我们的煤炭、钢铁、山石、林木等物质的进出口,与河道息息相关,所以,只短短几年时间,运输车、轮渡、仓储、钢铁吊臂,一般码头所具备的功能,应台孜码头也都一一建成,成为了谢家集的水路基地,真正意义上“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现代化交易平台了。

再就是谢家集的铁路,那条大家熟悉不过的“水张线”,横穿区域中心,在谢家集设有蔡家岗、李郢孜和望峰岗客运站,车厢都是绿皮的,儿时去东部走亲戚、或去大通参观“万人坑”,坐过。因谢家集是淮南煤炭的主要生产基地,铁路运输快捷方便,故而这里也有很多个货运物资停靠台,像谢一矿、谢三矿、李一矿、望峰岗等,是货车必须要驶进的站点,“火车火车呜呜响,一节一节长又长,前面装的优质钢,后头装的丰收粮”,深色的运输车皮,在铁轨上、在汽笛声中,呼哧呼哧喷着白雾,游龙一样轰鸣。小时候,望着这样的场景伴着这样的歌声,路过坚实的轨道,无比自豪。二十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认知度的提高,保护生态环境,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采砂采石的整治,矿产资源的有序规范,境内几处矿山的关停改制和转型,到二十一世纪初,水张线已成为一段记忆,绿皮火车这种红极一时的交通工具,也被火车的变迁和淮南火车站的提升扩建,淘汰出局。还有,我们这里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这个可以飞抵世界的航空枢纽,只有一个多小时汽车的车程,党的十八大后,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私家车以迅猛趋势递增,高速动车高铁“如丝般顺滑”,谢家集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在交通运输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立健全,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高质量的人生享乐,早已今非昔比。

但是水路也好铁路也罢,我走的都不算多,惟独必行的,还是公路。

早年,我家住在唐山乡永红小学,就是今天唐山中学的前身,出门都是大相径庭的泥巴小路,路边杂草丛深,路程曲里拐弯。在我很小的时候,因祖国百废待兴阶段,各方面条件有限,只去过两个最远的地方,一个是东边的田家庵,另一个是位于谢家集西南方的寿县。

田家庵是我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的老家、祖籍所在地,也便经常光顾。大清早跟在大人的身后,迈开两只小脚从校内出发,徒步走完学校门前的土道,踏上只有两车交汇那么宽的卧龙山公路,梧桐和大白杨,依附路基稀落的延伸,只有行到街道上,才可以见到挂着灯泡的电线杆。半小时后,拐入商业街唐山路,走进蔡家岗公交站,坐上通往田家庵的唯一线路3路公交车,路面坑坑洼洼,石子在车轮下“嘎嘣”,车厢里冬天清冷夏日闷热,行到终点站需九十多分钟。

后来我家因父亲工作调动,搬到了唐家山下的东津小学,时隔不久,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为提升城市品味,改善城市面貌,谢家集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道路建设运动,整顿蔡新路、拓宽卧龙山路,治理唐山路、铺垫健康路,打造平山路、取直谢李路等,一系列动作不仅带动了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等有关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员流动、扩大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2000年前后,又在城区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危房和棚户区改造,整修了通往厂矿、社区和乡村的岔道小路,拆除障碍物疏通下水道。时至今日,经过各级政府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区的大小道路有了质的改观,新开辟的市级道路二通道,经过谢家集的李郢孜、沙里岗和平山村,两面的景观除了栽上常青的植被外,还引进了胜过红枫般美丽的高山物种复羽叶栾树,高大参天,抗风耐旱,尤其是它的叶片,始终随着季节的变幻而变幻,养眼,有神韵。横贯淮南东西的3路公交车行驶在谢家集的路途,也就是我们与田家庵无缝接壤的十涧湖路上,靠近淮西湖那段,几经评估修整加高,变得宽敞明亮平坦笔直,与蔡新路的连接上,增加了121、26、111等可以跑遍全市的公交线路,并且都还是空调车,三五分钟对开一班,路上杨柳、松柏、香樟,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谢家集的主干道卧龙山路是淮南通往皖西南的西大门,记忆中,从我参加工作开始,就见有关部门不断地对这条道路进行修造扩建,连原先坐落在卧龙山路与唐山路交汇处的区政府办公楼,为了卧龙山路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同通往八公山、凤台的蔡新路连接上,也按照规划规定,一律搬迁让道。到现如今我退休,卧龙山路已经六车道宽广,红灯黄灯绿灯,霓虹闪烁,快慢车道和人行道两则,绿树成茵,鲜花怒放,路上新增了到达寿县高铁站的18路和直抵南门的29路公交,车况路况,统统电子运营,路标导航,精密准确,出租车更是昼夜不停,保洁环卫,每天按部就班在岗值勤,行人自觉规范行为,车辆文明礼让三先。今天,全区面貌焕然一新,放眼望去,前往各方的道路坦顺畅通,了无尽头,如若不是为运动健身,我的出行再也不用徒步了。

寿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商贾墨客辈出,因与我住的永红小学只一条东淝河之隔,咫尺之遥,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把她作为邻居。计划经济时期,交通不发达,对于往来于两边的通途,我连渡口上的几只小船都无需乘坐,抬脚就走上了那条建在大滩涂的两面没有防护措施、长不过十来米、宽不过三米多的石头小桥了。少时,为了到寿县可以买到不需要供应票的生活物资,我经常徒步从那座石桥上走过,又因方圆二里左右都是乡村孩童的游乐地盘,所以,也在行洪区号称谢家集大粮仓的大滩涂驻足。

站在大滩涂的防洪坝子上,目光越过滩北的九里村,那条从合肥到阜阳的省道,尽收眼底。长长的线路,九曲十八弯,车水马龙,尘烟滚滚。这条道路堪称是条老公路了,她从淮南驶过,穿越谢家集的施湖、九里、乳山等乡村,也是谢家集通往外界的大动脉,一直以来,给谢家集人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是最让谢家集人引以为豪的一条长途公路。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车辆的增加,贸易的频繁,这条路上常常车满为患,慢慢难以维持正常运输了,特别是近邻寿县的率先开放,在东津渡上建起了一座钢筋水泥型的现代化大桥“东津渡大桥”,将淮南西大门彻底地打开了,同时也将谢家集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情调动了起来。不久,上级有关部门沿着这样的思路,将一条通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合淮阜高速,天赐良机般紧贴着合阜公路直抵九里村修来了,在小小的村边建起了现代化的电子通道,各种车辆鱼贯而入,转人乘车,换运货物,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没想到我们这个只有两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四十来万的小城区,能够得到省级建设的青睐,使得谢家集人倍感幸福。

鲁迅先生在《故乡》中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确如此,而今天,看谢家集在道路交通上的变化,应是无论前人有没有走过的路,只要敢于想象,勇于创新,都是可以开拓实现的。

我虽是城市户口,但在农村长大,从东津渡走过或者来这里玩耍,对于一眼望不到边的柳堤、村舍、地垄、长水,魂牵梦萦;对于农人、稻禾、板车、拖拉机,情深意浓。脚前就是那座石头小桥,石板已年代久远,几度苔藓弥漫的缝隙,有依稀“滴答”渗漏的响动。每次往返石桥,每次情不自禁的唏嘘感叹,这里没有大山豪迈,却有原野恬静,没有大海汹涌,却有细水蜿蜒,突兀苇滩,松柏摇曳,大幕通辽的峰峦,黑苍苍的原始老林,宛若一幅山水田园的泼墨写意,如诗如画。有时,逛寿县城回来晚了,经过这里,见远山模糊,月宫如邃,伴着蝉联,踩着蛙鸣,那山乡故里的魅力景象,尽在眼前展露:弯月、徐风、星灯、渔歌,若隐若现的古老城廓,黢黑的石板桥,固若金汤的堤岸线,繁星、流云、舟帆,滩涂、湿地、蒹葭,就着优雅曲折的东肥河之水赏悦起来,心旷神怡。

如今谢家集的交通枢纽纵横交错,智能卓越,国道、省道、市道、区道,乡镇道路、社区巷道、村村通工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犹如熠熠生辉的彩带,在谢家集的版图上飘扬,也将我们的梦想,带向远方。由此感慨,祖国从一穷二白到腾飞翱翔,七十年来的坎坷,七十年来的奋进,七十年来,谢家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经济发展和在道路交通上的辉煌成就,是全体谢家集人以及关心热爱谢家集人的共同付出。

想到这里,我再次来到东津渡,走近那条与合阜公路、合淮阜高速在谢家集形成三角关系、令淮南人仰慕谢家集人翘首以盼的从河南商丘经安徽合肥到浙江杭州的“商合杭高铁”,她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组成部分,她从谢家集驶过,途经唐山镇的九里、乳山、李家嘴村,设在寿县的站点,就在我们眼前,瞧她那高入云天的气势,堪称天外来路,一点都不为过,同时表明,谢家集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乘坐高铁。

迎着初升朝阳,漫步东津之渡,侧耳锤音穿云,犹如阵阵歌声,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想象她通车那刻,一定飞一般速度。

那么,东津渡,这个看似野渡之洲的滩涂地,也是寿县最有名的外八景之一的“东津晓月”奇观,她“外”在谢家集这段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是谁都不曾想到的如此内容丰富、如此良辰美景、如此风光揽尽。因此,今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受之洗礼般的虔诚、敬爱。

(作者:廖丽 谢家集区作协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