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那年

发布时间:2019-12-17 14:55 信息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浏览次数: 字体【  

时光在流转,情感在离合。我们深情守护的人,有时却不及一个转身,一个回眸。总有一些背影消散在明月清风里,总有一些风景在路上慢慢酝酿成回忆。

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初夏,刚出校门的我,被分配到山西省太原市一家选煤厂实习。说实话,当时接到通知后,内心一百个不乐意,打小长大,我从没离开过父母离开过家。无奈,第二天一大早,在老爸的护送下,我不得不坐车去了集合地点。临行前,就听老爸左一遍右一遍地嘱托带队的老师说:孩子小,头一次出远门,请多多关照之类的话语时,我的眼泪在眼眶里只打转。

还好,一路上,有位同行的姐姐,和我坐同位,把晕车的我照顾得很周到。

几经周折,到了太原目的地。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没想到那地方比我们的家乡要穷很多。我们一行二十多位实习生,被分在一所废弃的校舍住宿。一进门,对面一溜石头砌成的和床差不多高的石台映入眼帘,屋内脏兮兮的,窗户玻璃也不完整。打扫完房间后,在石台上铺了草垫与席子,就成了大通铺。我们女生住在中间屋,两边屋里住着男生。邻近几个屋里还住着山西临汾市的一些实习生。

太原的夏季,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滚滚,暴雨后,天空竟然还下起了玻璃球大小的冰雹,我们躲在破屋里,不敢出门。还好,睡觉的地方都不漏雨。只是靠窗的地方,漏着小雨。一个小时后,雨过天晴。

最“可怜”的是,我们一日三餐,从不见米饭,三餐伙食几乎都离不开小米粥与“皮带面条”炒包菜,里面放几片薄薄的五花肉。那面条特别宽,2厘米左右,比我们在家吃的面条稍硬点颜色稍黑点,面条的宽度让人想起选煤厂里运输机上的皮带,因此我们背地里都把那面条叫做“皮带面条”。小米粥稀不拉几的,不黏糊,不太好喝。

熬着盼着,一天夜班休息时,余凤姐拿出两盒鹅肉罐头与几袋方便面来,鹅肉罐头从没吃过,方便面是那个年代最贵的也最好吃的鸡汁味的一种,0.4元一袋,清汤寡油的,不过对离家将近三个月的我们来说,已是雪中送炭了,无奈人多“粥少”,容不得细细品味,狼吞虎咽后一扫而光。吃完后才晓得那鹅肉罐头与方便面,原来都是余凤姐的男朋友从淮南千里迢迢邮寄过来的,真是煞费苦心了。

三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由于我们吃的、住的条件都不如家里好,而且,这里的蚊子好像特别欺生,一不留神,身上就叮几个大大的包。因此,我们盼望着实习快快结束,希望早点回到离别已久的家。

记得实习结束前,食堂特意为我们做了一顿米饭,而且是蛋炒饭。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改革开放使社会日新月异。没想到,当年的小米粥却成了今日健康的营养品。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我的家乡而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居工程的实施,让绝大多数人相继告别了低矮潮湿的平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各个小区内,环境优美,红绿相间,犹如公园。各小区广场都设有健身器材,为晨练和晚间散步的人们提供了方便。我想实习那年,在山西太原住过的校舍八成也没了吧?那儿一定也是高楼耸立!花红柳绿,今非昔比!

(作者:周永梅  谢家集区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