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影怀烈士陵园

发布时间:2020-04-07 09:43 信息来源:谢家集区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王影怀烈士陵园,始建于1998年,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汤王村。中共寿县第一位县委书记王影怀,中共六大代表、红一军第二师政委、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委员、中共鄂豫皖军委政治部主任王培吾均出生在该村。1927年,王影怀在汤王庙小学秘密组织成立了汤王庙党支部。汤王庙党支部是淮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堪称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革命摇篮。村内有王影怀烈士纪念碑,1998年4月,长丰县人民政府根据革命烈士王影怀同志亲属要求,将王影怀同志骨灰由安庆市烈士陵园迁回原籍安葬在烈士的故居,并修建墓碑,表达对烈士的无限崇敬。碑身正面镌刻了已故徐向前元帅题写的“英名垂青史、光辉照后人”十个大字,背面是王影怀烈士生平介绍。

王影怀烈士墓

近年来,安徽淮南谢家集区杨公镇党委高度重视烈士陵园的修缮工作,在安排专人对汤王村境内的红色革命资源开展挖掘整理的同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00万元,修缮了王培吾故居、王影怀烈士陵园、红色文化长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汤王村举办了《信念和生命的价值》宣讲活动,先后在区委常委会、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农林局以及周边乡镇开展宣讲,区直部门、有关乡镇、街道及全镇13个村(居)党组织以瞻仰革命烈士为主题,纷纷到汤王村王影怀烈士陵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升了汤王村红色革命村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2014年以来汤王村先后获得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市级文明村、淮南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

王影怀人物雕像

王影怀,原名王立德,安徽省寿县汤王庙乡染房郢(现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汤王村)人,1902年3月15日生,父亲王多选。苏俄十月革命后,王影怀开始接触新思想,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步树立改造中国社会的志向。1921年,安庆发生六二惨案,王影怀与孟龄九等赴安庆第一师范、六邑中学、法政专门学校了解惨案真相。

1924年2月,薛卓汉介绍王影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王影怀奉党组织的指示返回凤阳,从事革命活动。他在五师及附小发展王培德、王粟一、孟龄九等入党,并在凤阳五师秘密建立党小组。1925年7月,王影怀等组建中共凤阳五师暑假工作支部,随后正式成立中共凤阳支部,王影怀任支部书记。同年下半年,王影怀返回家乡以汤王庙小学校长为职业,秘密担任中共寿县县委委员和国民党寿县县党部执行委员。他先后发展邬永树、王翠德、王育德等人参加共产党。1926年5月,王影怀与薛卓汉主持寿县各界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大会。同年夏,他与薛卓汉等30多人奔赴武汉参加北伐。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王影怀受党组织派遣到武昌黄土坡国民党安徽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后,又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王影怀参加了武汉各界群众声讨蒋介石大会。5月,军阀夏斗寅阴谋袭击武汉,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汉政治军事学校和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及湖南学生团合编成中央独立师,王影怀在中央独立师一团参加了保卫武汉国民政府,讨伐夏斗寅叛乱的斗争。7月中旬,王影怀随中共安徽省临委回皖,随后他回到家乡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继续进行革命斗争。8月,王影怀等二十多人回到汤王庙小学,王影怀担任校长,王培德、王经德则在该校任教师。王影怀与吴则鸣、王经德三人编为一个党小组,自任小组长。他派吴则鸣到姚皋店小学任教,并以学校为基地,从事革命活动,逐步建立党组织。同年秋末冬初,王影怀打入国民党寿县教育局,担任主管教育经费和行政事务的委员。当时,党的活动经费非常困难,王影怀利用职务之便,把公款800多元作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1928年3月,王影怀任中共寿县县委书记,同年5月30日,县委在城关组织纪念五卅惨案三周年活动,并举行示威游行。同年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王影怀以顽强的毅力和灵活的方式坚持斗争。八、九月份王影怀离开寿县,在中共安徽省临委工作。不久,因叛徒告密,于9月23日被反动当局逮捕,27日押往安庆,囚于饮马塘监狱。在狱中两个多月,双脚被“红绣鞋”烙得只剩下几根骨头,但他为了保守党的机密,捍卫党的利益,始终坚贞不屈。12月16日清晨,王影怀拖着沉重的脚镣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6岁。

烈士陵园陈列馆

“与其求生而害义,宁抛头颅以殉节。我为真理而斗争,当死在所不辞。”先辈革命的英魂像燃烧的火炬,引领着后人奋进的方向,素有“红色革命村”之称的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汤王村就是这样,骨子里的红色风骨从未改变,他们一直在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而奋力前行,这里,有中国革命的颜色,有永恒的红色记忆。这里,有勤劳智慧的汤王人民,有汹涌澎湃的红色热情!

作者:阮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