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202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5 11:52信息来源:谢家集区人民政府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克服疫情和汛情的双重压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9.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3.4%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5亿元,同比增长0.6%当季增长1.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59亿元,同比增长0.4%当季增长6.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2.30亿元,同比增长4.9%当季增长15.8%。三次产业构成比重为4.824.470.8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农村经济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8710万元,同比增长0.8%,完成总产值4797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5%。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27376万元,同比增长1.4%。林业完成产值493万元,同比增长2.3%;牧业产值7512万元,同比下降4.2%,渔业产值12271万元,同比增长0.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为326万元,同比增长8.6%。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3.41亿元,同比增长1.5%,当季增长4.6%,比二季度提高7.0个百分点。其中,62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3.5%,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第3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4.9%,股份制企业增长4.4%,民营企业增长3.8%。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20.30亿元,同比增长27.5%。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7.65亿元,同比增长23.6%;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61.6%。第三季度当季,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6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5.1%,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9.0%;完成民间投资4.27亿元,同比下降4.4%。

场销售喜忧参半三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7亿元,同比下降1.6%,三季度当季增长20.7%完成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95亿元,同比下降1.9%,三季度当季增长13.7%。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740万元,同比下降1.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736万元,同比下降0.5%。从消费品分类看,10个行业大类中,降。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146.3%用品类同比增长60.9%,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21.3%,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8.9%,家具类同比增长1.9%饮料类同比下降2.6%,烟酒类同比下降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下降7.1%,汽车类同比下降40.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下降49.0%。

)财政收支运行良好前三季度全区完成财政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11.43%增速居全市3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8亿元,同比下降11.9%;非税收入完成0.85亿元,同比增长248.85%。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7亿元,同比下降17.36%;非税收入完成0.85亿元,同比增长248.85%。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16亿元,同比下降4.14%。其中,民生类支出4.94亿元,同比下降4.59%。

)进出口总额回升明显1-8月,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975.7万美元,同比增长62.8%,居全市第5位。1-9月,全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8万美元(与上半年持平),同比下降25.5%,居全市第7位。

(七)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加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29元,同比增长4.7%,居全市第3位。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4元,同比增长7.6%,居全市第1位。

二、经济运行突出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三季度,全GDP增长12.5%,比二季度提高12.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比二季度提高7.1个百分点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23.6%比上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额同比下降1.6%,比上半年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2%,比上半年降幅收窄29.4个百分点;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同比下降1.8%。比上半年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6.2%,比上半年降幅收窄5.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比上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1、规上工业支撑有力。前三季度,造纸和纸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金属制品业增加值继续稳定增长,分别增长135.4%、18.4%、7.6%、7.6%。主要产品产量看,日用玻璃制品产量1.47万吨,增长440.7%;粗钢产量38.41万吨,同比增长108.7%;钢材产量36.32万吨,同比增长93.5%;商品混凝土产量80.9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0.7%。全区规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9.3%,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2、重点项目投资加快推进。前三季度,全区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3.6%,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6.9%,拉动投资增长21.18个百分点引江济淮”、“三供一业”、“亚行城市水系治理”、“矿业集团技改”、“亚行水系调整完善”等市重点项目在谢区完成投资3.44亿元,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16.9%拉动增长12.41个百分点。3、规上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区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40.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162.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12.8%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25%。

(三)第三产业提升明显。前三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占全区经济比重达70.8%,拉动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比上半年提高13.47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较上年同期提高33.9个百分点。

、存在主要问题

部分经济指标排名落后。前三季度,全区费品零售总额降幅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排名第6位,综合得分排名全市第6位;兴产业产值增速于全市26.4个百分点排名第5位,综合得分排名全市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72.4个百分点排名第8位,综合得分排名全市第8位;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20.2个百分点排名第8位,综合得分排名全市第8位;民间投资占比提升点数低于全市10.9个百分点,排名第8位,综合得分排名全市第7位

产业短板较突出。一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4%,低于全市0.1个百分点。肉类产量下降14.5%,下拉总产值增速1.6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下降0.5%,下拉总产值0.11个百分点。蔬菜、水产品产量增速分别低于全市4.2个百分点、2.2个百分点。二产:新增8户规上工业企业,户均产值仅0.26亿元。停产半停产企业11户,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的17.7%。前三季度,全区5家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同比下降51.4 %,三季度当季仅完成260万元,同比下降76.4%。三产: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9%,降幅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营业额下降27.1%,降幅高于全市4.2个百分点。

拉动不足。从投资来看,前三季度,受经济大环境不利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外延扩展进一步收窄。全区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6%。其中:工业、制造业等投资领域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6%和22.0%。全区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0%,民间投资占比同比降低14.1个百分点。从消费看,前三季度,批零住餐四行业增速分别为2.2%、4.7%、-17.8%、-7.3%,市场恢复较慢,进度低于预期。

(三)财政收入压力大。前三季度,财政收入虽然同比增长11.4%,但增速比上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下降16.3个百分点。全区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达72%,由于单一税源限制,税收收入近几个月来呈持续下降趋势,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受疫情、洪涝灾害等综合因素影响,同比下降11.9%,财税增收压力然较大

、下一步工作建议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经济延续了上半年以来回升向好态势,部分主要指标与全仍有差距,经济稳定回升基础力巩固,下阶段,全区上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各项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政策落地见效,确保完成“下半年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年实现较好的正增长”的目标任务。

一是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补足经济发展后劲。重点抓好灾后补种及秋粮田间地头管理,鼓励大型养殖场补栏增养。继续做好“四上”企业的申报和挖潜,全区各部门要共同协作,调查摸底,查找短板,有针对性的开展“四上”企业培育工作,做到应统尽统。突出抓好新建新投产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加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培育。

二是增加有效投入,狠抓项目落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着力提升招商项目履约率、开工率。紧盯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项目落地,纳入绿色通道审批范围,积极简化项目前期工作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做好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和后续环节服务,确保意向性投资项目尽早落地开

三是加强监测预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经营困难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一企一策”研究解决办法,协调各类要素,多措并举搞好服务与协调,加快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转产,促进企业量与效益稳步提升。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统筹推进“放管服”、“互联网+政务服务”、减税降费等工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严格执行新增企业奖励机制,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力度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吸引优质企业进驻。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