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谢家集区关于印发《谢家集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谢家集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2年4月28日
淮南市谢家集区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淮南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区过去一年里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出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以指导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全区重要地灾隐患点情况和2022年发展趋势预测
经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汛前调查鉴定,全区确定2处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李郢孜镇1处、唐山镇1处。我区有2种地质灾害类型:岩溶塌陷、山体崩塌灾害,危险等级:小型。
根据气象部门汛期气候趋势预测,预计我区2022年汛期气候年景一般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阶段性、区域性旱涝灾害较多,地质灾害防治形式十分严峻。因此我区汛期要加强气象研判和预测,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2022年地质灾害主要防范区段、威胁对象和范围
1. 岩溶塌陷
主要发生地段位于李郢孜镇范圩村,危险等级:小型,易发生塌陷。预测情况:灾害程度将于汛期降雨量呈正比关系,降雨量越大发生灾害程度越强。
2. 山体崩塌
主要分布在谢家集区谢一小旁的十涧湖西路,属于唐山镇管辖,均为人工修路切坡遗留的悬崖、峭壁。危险等级:小型,易发生山体崩塌,主要威胁周边居民行人安全。
三、2022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综合我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上年度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情况,我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为:
2022年地质灾害主要防范期为5-9月份。我区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以地面岩溶塌陷和山体崩塌为主,尤其是暴雨时段和暴雨过后的一段时间发灾的概率最大。发生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四、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责任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是地质灾害工作责任主体,要将本乡(镇)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同时报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谢家集分局)备案。对于采矿活动和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或者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原则,由灾情引发者负责治理。采矿企业按照“先搬迁、后开采”的原则,将因采煤和矿山疏排水可能造成地面塌陷范围、时间和程度有关资料向地方政府报告,同时对影响范围的村庄、学校等群众居住、生活、工作设施提取搬迁安置,将灾害监测和预防以及治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属于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明确责任,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按照《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建设技术要求》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乡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测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制定年度防灾方案。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依据地质灾害汛前调查成果,结合省、市、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定出本辖区切实可行的年度防灾方案和重点隐患点的应急预案,经政府批准后实施。年度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要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明确预报预警方式,躲灾避险线路、临时安置地点和自救互救方法,并落实到单位和群众。真正做到能高效有序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各乡(镇)政府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需要,结合当地财力,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防、转移避险、群测群防人员误工补助和本级政府负责的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治理。
(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和督查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区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乡镇、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巡查和监测,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对于认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乡(镇)政府要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并予以公告。应将“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地质灾害防治避险卡”发放到每户受威胁的群众手中,宣传普及防灾常识,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认真落实汛期值班、监测、速报制度。在汛期,各乡(镇)政府要实行24小时值班,在地质灾害发生时,乡(镇)人民政府应落实好速报制度,在2小时内向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灾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应急安排,并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不允许任何单位、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瞒报或不报,如有发现,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3.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各乡(镇)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避险救援准备工作,发现灾害隐患和发灾征兆后要及时采取措施,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向当地人民群众发布公告,组织撤离危险区。落实避险救灾机构、物资、设备、资金、人员和场所。健全转移避险工作机制和应急技术专家队伍,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五)加大重要地质灾害治理力度。
李郢孜镇要密切关注苑圩村岩溶塌陷地表变形及发展趋势,在周边所有路口设置警示标志,严禁行人进入危险区内;唐山镇对十涧湖西路崩塌要按要求开展巡查监测,在地质灾害点附近醒目处,树立地质灾害安全警示牌,及时协调相关单位、部门开展工程治理。
对排查鉴定为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各有关乡(镇),要按属地原则,切实落实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防灾预案。相关责任单位应将具体治理方案、措施、时间、经费及责任人员进行落实,并在5月1日前报区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 (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谢家集分局, 联系人:姚俊,联系电话: 5677665)。
(六)提高地灾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进一步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合作,加强分析会商,运用科技手段,努力提高地灾气象预警预报水平和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充分利用广电、电话、手机等有效渠道,保证地灾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快速传递到乡(镇)、村、组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和单位,不断提高预报的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