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谢家集区年度计划

发布时间:2024-03-05 16:44信息来源:谢家集区人民政府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七个强市建设目标,紧盯四区共建战略定位,统筹抓好主题教育、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谢家集。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聚焦产业强区,筑牢经济发展基础支撑

提高园区能级和承载能力。落实园区新一轮建设规划,制定实施园区公共配套建设导则,完善供电、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优化餐饮、商超、住宿、公交等配套服务,丰富园区城市化功能。对标沪苏浙先进管理模式,推进智造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园区绩效管理水平。积极与闵行区浦江镇深化合作,在产业发展、管理运营等方面探索合作模式,共建共育高能级产业合作园区。加强与淮南高新区联动发展,努力打造集中合围、产城融合的产业集聚区。坚持把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作为首位产业,紧紧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依托蔡楚汽车配件产业园、中壹智造产业城、汽配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加大项目招引和培育。全力申创省级谢家集经济开发区。

促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坚持制造业集群化、现代化发展,落实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广揭榜挂帅、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投资增长20%,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以上。深入开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动高低压变压器生产基地、应急救援设备生产等项目尽快落地,新博拓现代工程机械等项目开工建设。坚持数字引领产业发展,开展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四化改造,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持续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个三年倍增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战略性新兴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打造创新平台,加强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培育创新平台5家,申报省、市科研项目10项以上。

强化发展要素保障供给。进一步细化有关工作机制,加强分析研判突出计划前瞻性,打好提前量,适度提前做好土地报批、规划编制审查等重点工作。综合运用规划、土地、金融、财政等政策工具,用最快的速度让项目匹配到位资源。加快职教强区建设,强化人力资源供给,支持淮南师范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春申湖校区、安徽丹外信息工程学校订单式”“定向式培养办学,开展技工教育为企服务活动,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坚持分层推进、分步实施,推深做实亩均论英雄改革,统筹抓好闲置地块、低效企业盘活,腾笼换鸟,盘活利用闲置土地750亩、低效工业用地450亩。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体系,健全融资助企便民服务长效机制。

(二)聚焦项目引领,培育转型升级强劲动力

深化细化谋项目坚持借脑借智理念,采取部门+智库模式,探索推进重点项目专业机构谋划新路径,加强与省内外研究院所、咨询机构和智库深度合作,提升项目谋划的精准度、成功率。坚持敢想、会谋、能成理念,深入研究国家、省战略部署和政策导向,围绕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城市设施提升、社会事业等领域,动态储备重大项目14个以上,总投资30亿元以上。重点聚焦国家产业政策和上级资金支持方向,加大向上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增发国债、地方政府性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谢家集,力争到位资金21亿元以上。

千方百计引项目完善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充实产业招商队伍力量,常态化开展双招双引大家谈专题辅导讲座,努力建设懂业务、通政策、善谈判、勤服务的招商团队。更新完善产业路线图、招商资源图、项目激励图,高质量举办双招双引转型发展推介活动,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抢抓新三样行业机遇,主动积极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灵活运用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平台招商等模式,形成全员搜集信息、重点瞄准跟进出击的招商格局,努力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依托标准化厂房,开展量体裁衣精准招商,加快招引一批见效快、产出高的制造业项目。健全项目落户研判机制,强化项目预审和协议约束,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抢天夺日建项目持续开展项目建设会战,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力争再获赛马激励。加强项目前期管理,制定操作流程指引,超前做好项目报批、资金保障、征地拆迁、招投标等工作,提升项目实施效率。完善顶格推进、专班服务、分级调度机制,紧盯开工建设、入库纳统、竣工投产等关键环节,深化比进度、比安全、比环保、比效益、比质量考评,推广运用桩基先行施工、联合竣工验收等举措。力争智造园区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宇晟新型环保科技材料等40个项目开工建设,蔡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晶锐精密机械零配件等27个项目加速推进,年产3万吨钢铁降碳元素材料、亚克力板材及制品生产等25个项目如期竣工,确保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

(三)聚焦创新创造,激发改革开放活力赋能

协调合作促开放。积极对标学习长三角先发地区,加快完善结对共建工作机制,努力推动常态沟通对接、产业项目支持、人才资源交流、公共服务互通。精心培育浦江·蔡楚产业园,全力打造区域产业合作发展桥头堡。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寻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契合点,筑牢都市圈发展阵地。推进外贸企业规模发展,支持参加各类贸易活动,帮助拓展国际市场、跨境业务,大力引育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4家,实现进出口总额7000万美元。

主动创新抓改革。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动要求,推进平台公司专业化转型,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经营质量和内在价值。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巩固提升零基预算改革成果,持续实施财政绩效提升三年行动,加强财税工作分析研判,管理与服务并重,推动增收节支,逐步实现财政收入规模提升、债务风险有力管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落实好民营企业家互动交流制度,在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探索新举措,提振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靠前服务优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掌上办”“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努力用政府审批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着力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入学习沪苏浙及省内先进营商管理机制,更新完善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扶持激励等组合式政策,做到免申即享、精准直达,最大程度为实体经济松绑助力。严格按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要求,动态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做好民营企业账款清理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聚焦绿色发展,厚植山水田园生态底色

协同精准推进防污治污。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智慧生态大气综合管理一体化场景,形成预警预报、问题发现、监测溯源、调度处置闭环管理体系。扎实推进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禁烧等专项行动,努力保持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加快全区水污染防治科学决策平台建设,形成水质变化早发现、早溯源、早整治闭环体系,确保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100%。统筹开展河塘沟渠污染治理,加强镇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推动农村黑臭水体彻底消除。强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环境管理,保障土壤环境安全。高标准严要求抓好生态保护突出问题整改,定期开展回头看,持续巩固整改成效。

协调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全面完成西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建设,依托土地、水面等资源,积极谋划导入一批契合周边环境的产业项目。全面深入做好施工环境保障,推进西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二期提升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协同推进西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三期、四期工作,打造城市会客厅。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围绕五大森林行动,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完成森林抚育884.5亩,争创省级森林村庄1个。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抓好环境治理恢复,修复面积176亩。

稳步有序推进降碳节能。聚焦能源结构调整,引导企业绿色技术改造,有序推进建材、钢铁、玻璃等行业更新工艺、技术和装备,力争入选国家、省级绿色制造名单3个。深入开展煤炭减量替代提升行动,新、改、扩建非电用煤项目严格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协调推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重点项目,加快国家电投谢家集翔风115MW风力发电、中电施家湖二期30MW光伏发电、国家电投共享储能等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工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规划建设,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推进资源再生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95%96%。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统筹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出行、绿色社区等7项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新建一批电动汽车充电桩。

五)聚焦全面振兴,建设强农富农和美乡村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制,新建、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2万亩,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配套建设粮食仓储设施。全区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11万亩以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万亩以上。开工建设朱集灌区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提标升级9个特色种养殖基地,做大做强草莓、甲鱼等优势产业,继续培育三品一标产业品牌。大力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积极推广智慧农业项目建设,继续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突出系统谋划、统筹联动、群众参与,保留乡村底蕴、特有风貌、烟火气息,因地制宜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成果,继续深入推进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2个,加快唐山镇乳山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央资金维修养护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养护提升工程12公里和县道升级改造6公里。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瓦埠湖、施家湖、卧龙山等资源,推进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不低于74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30个,继续投入各级衔接资金实施产业、就业扶持等项目21个,不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积极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探索集体经济多种经营模式,支持组建运营强村富民公司,力争年收入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到28个以上。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扎实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推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

六)聚焦融合联动,力促城区建设协同跟进

围绕重点项目推动城市建设。积极构建内通外联交通大格局,协调推进S102一级公路改建提升工程、谢家集通用机场、楚都大道、十涧湖东路道路拓宽项目。打造区域物流枢纽基地,推动京东星谷物流园、淮南西商农商城招商运营提质增效,加快淮南港陶圩综合码头建设,推动淮南现代国际物流基地、谢家集区唐山砂里岗交通物流综合服务区开工建设。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周边征迁改造和环境提升工作,持续做好西部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小夏郢孜社区房屋征迁收尾,适时启动淮南现代国际物流基地周边拆迁工作,提升西部采煤沉陷区及谢三路、沿矿路周边城市环境。围绕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春申湖校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智造园区等区域配套项目建设,通过拆改结合,对项目区域周边交通出行房屋建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稳妥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个,改造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6150户。持续推进谢家集区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国烨新城二期、1号地块项目建设。加强与央企、国企等大型企业战略合作,谋划推进红轮村、医院村等片区更新。统筹利用主城区边角地,打造口袋公园及配套停车场,新建绿地面积20000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300个。有序开展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对唐山截洪沟、新华截洪沟等4条水系进行提升改造,巩固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对西都绿洲、熙城熙园等老旧小区消防供水进行改造,提高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战国古街、乳山村文旅项目建设,提升城市集聚力、吸引力。     

因地制宜加强城市管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深入开展城区微治理,实施市容市貌、违法建设、交通秩序、背街小巷等综合整治,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回收、综合处理,做好谢家集区垃圾储运分拣中心开工建设前期工作,提升改造垃圾中转站。加强智慧社区等数字场景应用,用好城市智慧管理平台,推动智慧城管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物业管理提升年行动,强化管理考核,优化服务质量,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堵心点

(七)聚焦共享发展,回应民声民意朴素愿望

推动民生保障更暖心。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90%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重点做好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众参保工作。健全医保服务体系,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全力推进省级医疗保障示范点提质扩面。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牢牢兜住民生底线。落实残疾人保障政策,完善残疾人精准康复救助服务。推进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不断优化儿童成长发展环境

推动公共服务更贴心。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医疗体系高质量发展。推进智慧医疗项目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健康县区。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深化智慧学校运用,扎实开展滋蕙计划。实施健身设施提质工程,改造提升健身点位30个,新增健身步道4公里以上,谋划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加快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打造“15分钟生活圈”“3公里就业圈等便民服务圈。创新发展智慧养老,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100户以上,升级改造村级养老服务站,支持民办养老机构优质发展。大力开展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全面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推动社会治理更安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守护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药瓶子。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活动。深化铸安行动,持续推进工贸危化等领域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逐步夯实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加基层应急救援装备器材配备,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严格落实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法,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工站作用,妥善调处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推动谢大姐调解工作室提质扩面。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积极化解矛盾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