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5-04-13 00:00信息来源:谢家集人民政府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年4月9日在谢家集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代区长  邵 兵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谢家集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财政减收、煤矿事故等复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在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的前提下,保持了社会大局的总体稳定。全区地区生产总值84.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6亿元,财政收入3.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3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547元和10839元。

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经济缓中趋稳。全力推进园区的规划修编、基础完善、项目集聚和机制创新。淮南工业园区、淮南现代产业园区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逐步健全,产业集聚力和项目承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入园企业达7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9.64亿元,实现增加值4.93亿元,增长7.6%。美亚新材料、中石化石油中转库、恒美密胺制品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纳米云射频芯片、普特输送带、星通汽车内饰等26个项目建成投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8家、达8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十亿元企业2家。

农业发展稳中提质。小麦、水稻高产攻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粮食总产达20.1万吨,实现“十一连丰”。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51亿元,增长4.3%。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瓜果蔬菜种植、经济果林培育、特色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持续提升。曹庵草莓、孙庙黄晶梨、施家湖水产等一批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新增市级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家庭农场12户。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速构建。全区拥有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有机农产品1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投入资金590万元,实施了朱集灌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小型水利工程土石方71万方,改造高标准农田5000亩。

第三产业日趋多元。楼宇经济渐具规模,熙城商业步行街、西部商贸文化城、春林商贸文化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商务楼宇开工12.51万平方米、竣工7.21万平方米。旅游资源开发积极推进。争取省市旅游资金专项支持,完成春申君文化园修复提升工程,编制AAA级黄晶梨基地生态旅游规划。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家、达34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家、备案企业4家。

(二)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招商引资不断加强。突出政策引导,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等6个指导性文件。成立新型工业、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五个专业招商组,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大力开展工业地产招商、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招商签约项目26个,计划投资7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4.9亿元,增长5.3%;实际形成固定资产投资59.7亿元,增长2.5%;54个重点项目纳入省“861”项目库调度,累计完成投资23.7亿元。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全面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全年新增私营企业417户、个体工商户2227户。资金、资产和土地“三项清理”工作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稳中有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3个,专利申请214件、授权188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8.03亿元。

(三)建设管理同步着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城镇扩容提质步伐加快。新塘村、文山南村等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7040套。安置房建设全面提速。西城嘉园、唐家山庄、夏郢孜新村基本建成,砂里岗棚改安置区一期工程顺利开工,香樟苑四期、玉兰苑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续建新建面积58.8万平方米。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梨园新村进展顺利,北隗新村、樱桃园新村加快推进。望峰岗北路(选煤厂段)、沿矿路、谢一路、夏郢孜路等5条城市道路整修全面完工。坚持以拆违促征迁、以征迁促建设,全年累计拆除违法建设96.6万平方米,征迁房屋15.1万平方米,交付净地2177亩,有效保障了青桐大道、环山路、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等34个重点工程的快速推进

美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曹庵镇李桥村、唐山镇施咀村等首批14个示范村建成并通过市级考评。杨公镇汤王村获评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投入资金940万元,全面启动第二批9个中心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屋320户,建成垃圾中转站3个,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投入资金1250万元,惠及2.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移民迁建工程稳步实施,投入资金2204万元,624户低洼地居民顺利搬迁。森林增长工程扎实推进,完成植树造林17727亩,创建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4个。

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大力实施三线三边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持续改善车辆抛洒、超限超载专项治理取得积极成效。非煤矿山开采加工全面退出,植被恢复工程开始启动。整治煤场16处,拆除燃煤锅炉78台。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建成投用。全区小煤矿依法关闭到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方案编制完成。

(四)致力增进民生福祉,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各项民生支出累计4.6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0.5%。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镇新增就业7060人,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年清欠农民工工资683万元,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任务超额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0%以上。住房保障不断改善。建成廉租房264套,新建公租房1252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460万元。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个,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个,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投入不断加大。筹措资金354万元,创建标准化学校2所,建成中小学标准运动场3个。文化体育事业稳步发展。“电影下乡”、“送戏进万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城乡体育健身场所建设扎实推进。卫生服务不断完善。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个,完成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圆满完成。助残工作扎实开展。3978名城乡困难残疾人免费参加医保,2841名重度残疾人获得救助资金219万元。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7.26‰。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区综合档案馆建成投用。武警水电部队营房建设主体工程完工。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全面落实,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扎实推进,物价、人防、地方志、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未成年人保护、政府法制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完成省市挂牌的4处重大安全隐患整治;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启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开展“天网”行动、禁毒会战等专项整治活动,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积极推进政法综治中心站(所)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化解信访隐患839个,办结信访案件367件,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司法救济渠道得到拓展,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9件。依法妥善处置“8·19”煤矿爆炸事故及闭矿事宜。

(五)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等突出问题,逐步完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4件,政协委员提案62件,办复率100%。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认真回复网民问题,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全面开展党员干部住房、办公用房、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机关公务用车统一安装GPS定位系统,人、财、物管理更加规范,长效机制逐步建立。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省委第一巡视组巡视意见整改工作,涉及政府系统的15项巡视意见整改落到实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倡导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0.9%。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运行趋缓、发展要素趋紧的宏观背景,肩负改革发展稳定的千钧重任,我们与全区干部群众一道,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辛勤付出、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谢家集区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工作进展和成效值得肯定,现实困难和问题不容回避。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民营经济基础薄弱,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城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征迁、安置和城区管理任务较重。三是制约发展的要素有待破解,项目落地较为困难,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四是少数干部进取意识不强,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随着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区进入了转型发展结构调整期,虽然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发展存在阶段性压力与困难,但宏观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大环境没有改变,仍处于大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此,我们必须勇于正视,科学研判,牢牢把握。经历风雨,更加坚定前行的勇气。我们坚信,只要事不避难、迎难而上,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只要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就会在困境中勃发,就会收获喜悦!

 2015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创业创新,优化生态环境,幸福民生事业,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新增就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以上目标是在把握形势、综合研判的基础上预设的,也是积极的,在工作中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全力招商引资。密切关注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前沿动态,立足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趋势,充分利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合作招商等有效方式,着力拓展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合作空间,力争在重点发展产业、重大社会事业、重要基础设施等领域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搭建招商信息快速反馈平台强化跟踪对接服务,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力争全年引进亿元项目10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6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亿元,实际形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实现招商引资工作质与量的“双提升”。

扩大有效投入。坚???重大项目区级领导包保联系制度,一个项目、一名联系领导、一个专职服务小组,实行一对一全程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抢抓江淮运河启动实施、商杭高铁开工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围绕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精心谋划和引进一批牵动全局、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项目10个以上,建成亿元项目3个以上。加强项目动态谋划,项目库数量保持在100个以上,投资总额180亿元以上。

破解要素制约。切实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优先供应重大项目。加强土地批后和供后监管,加大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力度,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进“三规合一”,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拓展融资渠道,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开展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之力,为企业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输血供氧”。加强协调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严厉打击阻碍项目建设、破坏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搭建用工信息平台,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

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构建有利于全民创业的体制机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推动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实施创业富民提升工程,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个转企”等扶持创业政策,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力争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50 户、个体工商户1200户。

(二)坚持基础先行、提质增效,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依托平台强工业。加快完善园区功能定位,有序推进淮南工业园区与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合工作,助推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积极推动淮南现代产业园区融入合淮共建区起步区规划,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承载水平。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工程,培育壮大非煤产业,促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争取新增非煤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金德实业、通霸蓄电池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纳入上市后备企业重点培育。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创造,鼓励星通汽车内饰、普特机械、宏昌科技等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5个,专利申请与授权量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突出特色优农业。紧紧依托优质稻米、特色水产、良种畜禽、经济果林、有机蔬菜、科技育苗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率先破题。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以上。充分发挥草莓、黄晶梨等经济果蔬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稳产增效,扩大品牌影响力,带动新增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动物防疫、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提档升级大商贸。优化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完善城区商业配套,积极推进西部地下商业街建设,打造蔡新路商圈。促进全市规模最大的14万平方米熙城商业步行街如期开业。统筹商杭高铁南站门户经济区规划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会展经济、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加大重点物流项目招商力度,加快西部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促进物流业加快发展。挖掘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推进卧龙山风景区融入“大八公山”旅游区建设,加快春申君文化园、赖山集清真寺、黄晶梨基地旅游资源开发。通过一批商贸、物流、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聚集发展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坚持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提升城市品质。突出规划引领,推动城乡规划的“全覆盖”。围绕“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坚定不移助力山南城区发展,围绕淮南光电产业园、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搞好服务保障,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社区、商业、教育、医疗等服务配套,不断提升新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老城改造,推进谢四村区块等一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个。开工建设中石化安置房工程。争取完成十涧湖东路、文山路、李园路整修工程。实施高速公路淮南西出口至东津渡大桥段道路拓宽改造,全面完成102省道整修,力争改造老206国道(曹庵段),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完成沉陷治理梨园新村、北隗新村和樱桃园新村建设。完善数字城管考评办法,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持之以恒整治违法建设,健全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的违法建设查处机制,实现全区拆违控违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建设美好乡村。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以农村垃圾处理、村庄道路整治为重点,推动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生态特色和人文特色的示范村,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完成第二批9个中心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147户。完成惠及1.3万农村居民和1.3万农村中小学师生的饮水安全工程。推动实施杨(公)孙(庙)路改造工程。实施好庞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生态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环保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扎实开展西部城区环境提升工程。取缔主城区煤、煤矸石等散状物堆场,管住建筑施工、企业料场等扬尘污染,加强道路抛洒、超载超限等顽症治理完成燃煤锅炉整治任务,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改善空气质量。推动矿山与非煤矿山环境生态修复,加快实施已关闭矿区和淮西湖环路的美化绿化工程。做好瓦埠湖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强化饮用水源地综合治理。推动2个污水处理泵站及其配套管网开工建设,为城区向南拓展和园区发展提供支撑。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年成片造林2900亩,补植补造2803亩,积极争创一批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通过一系列着眼长远工作的落实,把惠及百姓的事情做好,把持续发展的基础打牢。

(四)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努力解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出现的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000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200人加强劳动监察执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统筹做好城乡居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保障制度,健全特困群众生活救助机制,做好社会托底保障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000套。着力推进玉兰苑、香樟苑、砂里岗棚改安置区一期建设,建成西城嘉园、唐家山庄、香樟苑四期等4个安置小区,确保年底前超过3000户居民入住新居。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科技创新,切实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和资源整合共享。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行教师无校籍管理,强化薄弱学校师资队伍综合提升,建立校长和教师队伍制度化、常态化流动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大文化惠民工程投入,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卫生服务体系,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增强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积极推进村和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建立稳定的村居工作人员报酬增长机制,做好离任村干部补助发放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卫生和计生职能整合工作。支持民族乡村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和谐。积极筹建数字化档案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开展工作,重视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事业发展。

着力加强公共安全。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构建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抓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刑释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健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快法院“两庭”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全面推行网上信访,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访等制度,依法规范信访行为,依法解决信访问题。突出以人为本,认真汲取“8·19”事故深刻教训,深入贯彻新《安全生产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促进安委会成员单位依法履职到位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回复和正面引导。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

 忠诚和服务于人民是政府的天职。我们要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不断进取的奋进状态,厉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和对上负责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是明晰权责界限,严格依法行政。所有公职人员都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监督,切实重视司法监督。坚持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及时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与区政协协商,听取各方面意见;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政府议事决策规则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确保形成的决策与举措能够“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是突出服务为先,不断提高履职水平。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全体公职人员的使命所在。当前,我们的岗位要求从严、纪律约束从严、群众期待更高、肩负责任更大,在岗履职就要主动担当、勇往直前。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驰而不息地纠正“四风”“小四风”,围绕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细抓长、常抓不懈,健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真正让群众观念、公仆意识成为机关干部的行动自觉公务人员的履职能力关系到政府工作和服务群众的总体水平。我们要更加突出能力建设,常有“本领恐慌”,在学中干、干中学,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实际,积极回应好广大群众的热切期待。

三是注重工作落实,切实做到勤政为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政策落地在基层,要坚持从政府班子做起,走进群众,深入一线,贴近实际,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做到率先垂范。弘扬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始终把“落实”二字牢记于心,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手的工作要有路线图、时间表,做到时间倒推、任务倒排,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突破。建立健全决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