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旅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2024-03-22 09:03信息来源:谢家集区文旅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3年以来,区文旅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文旅局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提供优秀文化产品服务和优质旅游产品为目标,全局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文化惠民工程

1.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今年1-12月,全区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和6个乡镇、5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预计区文化馆累计开放354天,服务38000人次,举办活动21场;区图书馆累计开放天数354天,服务14000人次,举办活动17场次;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累计开放2124天,开展活动114次,服务18000人次;5个街道综合文化站累计开放2124天,开展活动78次,服务12000人次。

2.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

演出剧(节)目结合农村实际、体现乡土特色、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农民喜闻乐见。其中30个行政村演出庐剧,26个行政村演出推剧,每场不少于150分钟。演出内容既可是戏曲专场,也可是综艺演出。截至目前,已完成 “送戏进万村”演出56场,完成率100%。

3.农家书屋运行维护

全区56个农家书屋更新出版物3000余册,计划投入资金6.7万余元;拨付农家书屋维护管养经费,用于农家书屋日常维护管养,以确保证农家书屋环境清洁、正常开放及开展读书活动;并与安徽恋爱婚姻家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续签了数字农家书屋维护合同。

4.农村电影放映活动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行政村每年放映12场公益电影,全年计划放映672场,投入资金13余万元。10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国庆中秋期间在6个乡镇14个村共计放映了18场电影。

   (二)群众文化活动

区文旅局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注重提升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及乡镇、街道文化站为平台,创建了“社区大家乐”、“乡村欢乐行”及“书香校园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以彰显不同文化资源的优势与特点预计全年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30场次。

(三)旅游项目推进

一是淝水晋军大本营山地文旅综合体项目。项目位于淝水之战古战场东淝河之滨,八公山景区内东南侧,三面环山,景区中心有碧波荡漾、秀色宜人的卧龙湖(即乳山水库)。区内以山地为主,高差变化较大。项目建设以卧龙山山水景观为资源本底,以淝水之战古战文化为文化核心,连接八公山和寿县古城两翼文化脉络,实现对矿山景观的恢复和治理,着力实现对文化旅游产品的构建和旅游度假土地的增值开发利用,以此构建谢家集区乃至淮南市的地标型文化休闲旅游区安徽唯一的古战争文化主题娱乐公园。项目总投资额8000元,由淮南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淮南达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目前,该项目已立项,详细规划待省林业部门审批。二是刺山趣果锦园项目。本项目与合肥市安徽趣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接,拟建设集景观园林、果树园林、文化园林等于一体的,提供休闲观光、采摘游乐、享受田园风光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占地1000亩,包含经果林种植、文景塑造、国潮意境水面塑造、水上乐园、农耕研学、果树-绿植造型、休闲餐饮等板块,拟投资额4709万元。目前规划设计二次修编完成。三是春申湖欢乐谷(水世界)项目项目对接福建省宏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拟在春申湖打造一个树荫环抱、生态优良的水上乐园。可进行亲子娱乐、自然教育体验、研学拓展等内容。项目用地197亩,拟投资额1.5亿元。李郢孜镇旅游提升项目。项目呼应武王敦遗址公园,引流入谢,以李郢孜镇两墓一寺(春申君墓、杨歧珍墓和赖山清真寺)、春申湖、赖山村、北梨园村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以春申君、楚文化为核心,运用保护性开发的理念,展现楚文化最精彩的历史片段,通过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农业、文化+科技、文化+商业等手法展现,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科技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楚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计划打造楚文化旅游景观带、春申君文化旅游区、七雄争霸主题乐园、楚文化商业旅游区、楚文化旅游示范村。

四)认真履行文化行政管理职能,抓好行业安全监管

行政许可(备案)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肃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的审批,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在行业安全管理方面,我局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监管措施,配合各部门做好行业安全检查工作,对经营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意见  

    (五)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专项整治

为全面清理整顿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防范非法广播电视信号传播,开展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共印发、张贴宣传单800余份,出动宣传人员20余人次,覆盖到了全区11个乡镇街道,社区现已达到非法卫星接收设施基本清零的目标。

(六)加强文物保护维修

区文化和旅游局协调清真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赖山清真寺维修整改设计方案》,获省文物局批复同意,修缮工程己竣工,共计投入资金58万元;为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93万元。其中,85万元对许氏民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缮。另外,对春申君陵园投入了8万元进行提升改造,增设了景区导视图,更新了陵园东、西文化宣传长廊,加大了对春申文化的宣传力度。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是基层文艺人才匮乏。随着文化生活方式的日益更新,基层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其中,乡村文艺人才队伍缺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没有文化方面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带动农村文化发展。

   二是设施更新提升缓慢。随着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数字化管理提上日程。目前,我区财政比较困难,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硬件设施配备所必须的资金有很大难度。目前的数字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更新不及时。

三是文物保护经费短缺。谢家集区文物保护财政保障渠道狭窄的矛盾突出,对年久失修濒临损毁文物进行抢修修缮申报了专项资金但由于资金量较少,致使谢家集区部分文物古迹至今仍然处于自然风化状态

三、关于2024年工作谋划

2024,我局将继续以群众文化和旅游发展为重点,围绕全年工作目标,精心安排各项文化旅游活动,努力使全区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现拟定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增加文化投入力度。建议要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大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区政府要统筹安排,合理建设公共设施。积极探索创新建设、管理的新路子,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投入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二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扶持农村艺术队伍,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充分发挥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同时,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作和活动经费,让他们深入基层,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群众生活、充满乡土风情的文艺作品。

    三是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应着眼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实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社区等,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让更多群众零距离、无障碍地享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四是打造文化精品力作。首先要坚持“二为”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其次要贯彻“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多样化,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使地区群众文化更加绚烂多姿、生机盎然。最后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