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乙肝病毒:小小病毒,大大危害

发布时间:2024-07-19 17:11信息来源:谢家集区卫健委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认识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是目前已知的感染人的最小DNA病毒之一,直径只有头发丝的四万分之一,而它也是最难治愈的病毒之一。HBV的复制有几个主要特点:1. HBV虽然是一个双链DNA病毒,但和身为RNA病毒的艾滋病毒(HIV)一样,其复制存在着逆转录的过程,使得病毒基因组可以被整合到机体中,一方面使得机体难以将病毒彻底清除,另一方面成为潜在致癌的隐患;2. HBV在进入肝细胞后可以转化成cccDNA,并长期潜伏在细胞核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即使抗病毒治疗也难以彻底清除;而一旦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放疗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cccDNA则会跳出来作恶,转入活跃的复制状态,使得HBV感染长期持续性存在。因此,HBV在目前医疗水平上,是一个可以控制但不能彻底清除的病毒。 

二、预防乙肝 

   就现有的医疗水平来看,“防患于未然”——接种疫苗仍然是避免乙肝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它的原理是,在机体中接种没有感染性的乙肝表面抗原,使得机体产生针对这些蛋白的“特异性武器”——保护性的乙肝表面抗体,当机体接触到HBV的时候,这些“武器”就会在第一线进行防御,中和HBV,使得肝细胞免受HBV攻击。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对HBV免疫力低下,一旦感染,病毒很难清除,因此我国大多数HBV携带者主要来源于围产期以及儿童期的感染。由此可见,在新生儿中及时进行规范的疫苗接种尤其重要。同时,由于接种疫苗后不同人群的应答反应不同,有些人接种不成功未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或者有些人接种效果不好,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低下,一般建议均需要补充接种疫苗。研究表明,乙肝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进而明显降低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 

三、治疗乙肝

    机体HBV特异性免疫力低下是导致乙肝病毒感染不能清除的重要因素,干扰素因为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而被广泛用于HBV的治疗,因其有限疗程而广受年轻患者的欢迎,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仅对25%-40%的患者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大。此外,目前治疗HBV的药物还有能够抑制病毒进行逆转录的核苷(酸)类似物,该药口服,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小,但是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用药,而长期用药又容易出现耐药突变导致药物失效,为治疗乙肝治疗提出了新难度。目前倡导针对患者疾病情况及其需求采用长效干扰素或者强效低耐药的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夫韦等进行抗病毒治疗。此外,科学家和医学家们也正在对HBV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