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2023年四季度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总量实现新跨越 新赛道上再出发
--2023年全区经济运行简析
今年以来,全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走出了“平稳开局、快速修复、承压见韧、回稳向好”的非常历程。稳增长、破百亿的目标化蛹成蝶,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结构转型实现新突破,发展动能彰显新优势,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纵向看:稳字当头,经济基本盘稳固
(一)经济大盘“稳”
1、回升态势增强。2023年,全区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整体呈现“一季度稳开、二季度反弹、三季度延续、四季度回稳”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开局较好,地区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二季度恢复步伐明显加快,GDP增速提升至6.1%;三季度在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了6.1%的增长,为全年GDP进入百亿赛道奠定良好基础;四季度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对冲了经济下行势头,总量突破100亿元,达到100.3亿元,增速4.4%,居全市第4位。
2、三次产业“两稳一快”。分产业看,全区第三产业引领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7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快于GDP增速1.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长稳定,分别实现增加值6.2亿元、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2:23.8:70.0。
(二)产业支撑“稳”
农业发展呈现“前稳、中扬、后回”。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季度累计分别增长2.5%、2.9%、6.0%、3.7%,上半年明显保持稳定,三季度回升明显,四季度略有回落。粮食生产总体平稳,粮食总产量13.5万吨,增长1.8%。经济作物稳步增长,全年油料作物产量0.13万吨,增长12.1%。畜牧业生产平稳,预计全年生猪出栏1.15万头,同比增长1.1%;活禽出栏84.99万只,增长10.8%;禽蛋产量0.22万吨,增长1.0%。全年肉类总产量0.29万吨,同比增长1.4%。渔业养殖稳中有进,全区水产品产量0.9万吨,增长4.3%。
工业发展呈现“前低、中高、后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季度累计分别增长-12.7%、6.6%、1.9%、2.2%,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亿元,同比增长2.2%。分行业看,1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9个行业可比价增速实现了增长,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分别增长39.9%、49.5%、6.1%、5.4%,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4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1.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0.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6%。
服务业发展呈现“稳开、稳走、稳增”。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分别增长3.3%、7.1%、7.3%,6%,稳中加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速逐季走高,3月末、6月末、9月末、12月末同比分别增长12.6%、15.7%、13.2%、13.5%,存贷款增速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季度分别增长50.5%、127.9%、59.9%、32.8%,为房地产业稳定增长提供强大支撑。
(三)需求拉动“稳”
投资运行缓走缓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全年固定资产总额达28.7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工业投资额全年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投资额17.6亿元,占比61.3%,同比增长91.1%。技改投资全年领跑全市,投资额为17.3亿元,同比增长165.5%,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7.1个百分点。建筑业承压前行,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6%,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2个百分点,降速趋缓。
消费市场低走渐回。202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经历了由负转正,再由正转负,降幅收窄的过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3亿元,同比增长-1.1%,低于全市5.6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行业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9.3%、2.6%、13.8%、10.8%,较前三季度分别回落0.6、0.7、3.8、4.1个百分点。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82亿元,同比下降16.9%,较三季度降幅扩大3个百分点,十大行业“一升九降”,今年以来持续走低。
(四)民生保障“稳”
居民收入维持较高水平。202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97万元,同比增长4.7%,居全市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22587元,同比增长7.6%,居全市第4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7:1,在上年低位基础上再缩小0.05,差距连年缩小。
财政收入收支同步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位列全市第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10.69亿元,其中民生领域投入达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5.7%,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税收收入1.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4.2%,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二、横向看: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蹄疾步稳的速度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为推动全区经济大盘回升提供了强大动力,是全区经济破浪前行的底气。
(一)产业支撑“强”
三大产业十大行业中,九大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分别以4.7%、6.8%、9.5%、7.4%、10.9%的增速跑赢GPD增速。
(二)要素支撑“强”
产销有序衔接,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106.2%,较同期上升16.3个百分点。新增企业贡献较足,新增企业贡献较足,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贡献产值3亿、对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到5.4%,新增批发业企业贡献销售额4.1亿、增长贡献率达到134.2%,2023年年度新增企业将继续发挥有力拉动。
(三)企业预期“强”
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3.5%,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4 %,保持了今年以来两位数增长的态势。规上工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46家企业中40家企业对本企业及本行业下季度情况预计良好,其中17家企业对下季度情况预计乐观。
三、深向看:稳步向好,内生动力较足
新动能的积蓄增强、市场主体的有力支撑为全区经济快速恢复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使得我区在面对重重压力时,经济依然保持了较足的韧性。
(一)新动能驱动力“足”
“高技术产业势头正酣。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77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770.8个百分点,增幅较全市高774.9个百分点。全区完成制造业投资12.2亿元,同比增长98.1%,高于全市25.8个百分点,年内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民营发展活力“足”
全年新增民营企业458家,同比增长11.7%,较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84.2%,对规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高达74.8%,是支撑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规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全年同比两位数增长,较前三季度继续加快。限上民营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区限上消费品零总额的57.6%,同比增长0.1%,快于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7个百分点。
(三)市场信心恢复“足”
利润总额增势强劲,1-12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4.4%,比同期提高382.4个百分点。企业成本控制有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3.5 %;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90.7元,同比下降3.3元;每百元营业收入费用降至1.9元,与同期基本持平。企业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1.6 %,比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工业整体保持健康发展。
四、长期看:行稳致远,风险与机遇并存
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稳定、内需恢复不充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阻等问题依旧存在。
(一)从宏观看,整体恢复不及预期,后续仍需发力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回落幅度较大。受四季度价格指数抬高、内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叠加基数逐步抬升等影响,全区GDP增速较三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全市回落0.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全市第1,位次较前三季度后移1位。二是经济效益提升乏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进入四季度,受增值税拉动相对不足、非税收入支撑减弱等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放缓,全年增长11.3%、滑至全市第4位,较前三季度后移2位。
(二)从中观看,部分行业领域长期疲态,发展支撑依然不足
一是重点行业运行低迷。非金属制造业占我区规模工业比重25.6 %,受房地产市场影响,降幅较深,目前尚未见明显拐点,光伏全行业降价潮仍在加深、产值增长持续放缓,钢铁受限产影响由增转降,化工等受环保整治、价格下滑等影响持续下行。市场持续低迷,居民消费意愿保守,需求还需持续提振。二是项目投资领域存在短板。全区投资结构较不均衡,一产、二产、三产投资占比依次为56.5%、41.3%、2.2%,分别增长68.6%、67.2%、-0.5%。民间投资下降15.9%,房地产投资下降90.7%,拉低全区投资增速。三是建筑业遭遇滑铁卢。受房地产市场下滑大环境影响,叠加我区在统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减少影响,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减少,发展遭遇瓶颈,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6%,成为GDP十大行业中唯一一个负增长的行业。
(三)从微观看,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多困难,资金问题持续制约发展
一是企业下降面较大。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较多“四上”企业出现经营下滑,企业下降面达到57.3 %。舜立机械、天洲混凝土等重点企业产值降幅超30%,宏泰钢铁、圆丰建材等企业出现“增量不增收”情况(产量增但产值减)。二是“两金”问题有所加剧。规上工业企业两金占比达到63%、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产成品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回收期分别有所增加。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政策力度的积极定调,可以预见2024年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心理预期将持续改善,市场主体信心将继续提升,消费随着内需扩大将有较大回补空间,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面对短期压力以及外部变化的环境,最根本的还是要修好内功,以自身过硬实力、优势长板应对风险挑战,进一步聚焦主业、突出重点,坚持以产业为引领、以内需为动力、以要素为保障,推动总量指标前移、速度指标争先、效益指标进位,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一)以内需为动力,注重招商引资的“质”与“量”
重大项目是建强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要把重大项目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全区产业结构,并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投资,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要明确招商目标和思路,精准制导、精准定位、精准对点,打有把握之仗,招有目的之商。要坚持分类施策、靶向施策,深挖项目信息、扩大项目来源,明确重点招商项目或招商地区,吸引和推动更多的强链补链优质重大项目落地。
(二)以扶持为手段,推动”四上“企业的“进”与“退”
一方面,落实好“四上”单位入库纳统相关奖补,促进“个转企”“小升规”“产转法”,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针对性,全力助推单位达标入库,源源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强化实地核查,对长期在库不能产生效益的“僵尸”的企业,及时开展核查,腾笼换鸟,确保在库的企业切实达标,能够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三)以要素为保障,提升产业发展的”态“与”势“
聚焦三大产业园区,做好落户企业服务,以链群深度提高产业高度,以创新动能提升产业势能,推动实现产业培育全链条覆盖、全区域布局、全周期服务。聚焦专业化提升,厚植企业成长土壤,鼓励企业深耕主业、专注特色,引导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动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梯队。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擦亮“营商环境品牌,推动土地、能源、金融、用工等要素加快向新领域、重要领域聚集,重点解决好银企互信、融资成本、中小企业授信、债务风险等问题。
(四)以“五经普”为契机,实现经济总量的“形”与“实”
2024年年底,待“五经普”数据审定后,将以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对2023年GDP进行修订,同时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五经普”的普查结果直接关系GDP总量和产业结构,决定2023年前后至少10年的经济总量。经济普查范围广、任务重,普查结果影响深远,各属地单位需切实担负起经济普查的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定期调度普查进度,贯彻落实各级包保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切实抓好本辖区经普登记工作。各相关部门需履行经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全区经普工作圆满顺利完成。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紧盯增量培育,以“五经普”为契机,强化对各行业门类的经济总量摸排,进一步找准全年工作的发力点和增长点,稳步推进2024年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