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集区2024年四季度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承压过坎平稳收官 筑基开源再谋新篇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六个新作为”目标要求,围绕打好“项目攻坚战”,强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稳生产、扩需求、提信心、增活力,以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精气神,推动经济总量在百亿基础上爬坡过坎,全区经济运行保持“高开稳走、稳中加固、质态提升、预期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大势稳”——生产升,需求足,整体运行态势稳健
(一)从基本盘看:环比回升,趋势向好,多项指标增势良好
2024年,全区经济在供给端总体平稳和需求端保持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波浪式恢复、韧性增长,主要指标一季度良好开局、二季度略有回落、三季度克难企稳、四季度平稳收官,走出了一条强劲复苏曲线,呈现“高开中稳后扬”的发展走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7亿元,同比增长4.2%、较前三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省、全市1.8个和0.8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居全市第 6位,与前三季度持平。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3亿元、19.3亿元和76.2亿元,分别增长2.3%、5.5%和4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2:18.9:74.9。
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规模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建筑业增加值等高于全市,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居全市第1位。从支撑GDP核算的主要支撑指标看,电力热力增加值、批发业销售额、餐饮业营业额、建筑业总产值、商品房销售面积、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工资总额等近半指标增速位次进入全市第一方阵,为全区GDP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从主要领域看:生产平稳,需求释放,协同发展基础牢
工业经济实现“前缓、中高、后稳”。2024年,全区锚定“产业深度转型、创新融合发展”发展目标,努力克服工程机械、光伏等主导行业持续下行以及年末钢铁行业限产等多重不利影响,积极稳存量扩增量挖潜量,工业经济实现韧性增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一是过半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8个规上行业中9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到50%、高出前三季度5.4个百分点。增加值前十大行业中5个保持正增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个行业增速分别高于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69.1个百分点。二是头部企业运行稳定。全区产值前10企业4家实现正增长,其中泰隆机械、新南港汽车、廖氏玻璃等重点企业均实现产值两位数增幅。
服务业经济“高开、缓走、渐回”。受文旅经济强势复苏、新兴服务行业快速壮大等影响,服务业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增长,对经济的贡献度持续提升。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6.2亿,同比增长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6%,占比达到74.9%、提高4.9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七大行业“六升一降”,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分别以6.5%、9%、5.5%、6.5%、10.5%的增速跑赢GPD增速,上述五行业合计拉动GDP增长3.4百分点。全区规上其他营利性中涉及核算的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较前三季度提高12.5个百分点。
农业经济实现“低开、缓升、稳回”。农业经济在“三农”保障加力、气候条件总体良好下实现稳定运行,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一是粮食生产总体平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3万亩,较上年增长0.1%,总产13.7万吨,同比增长3.7%。主要粮食作物中:小麦播种面积9.6万亩,增长0.5%,产量3.9万吨,同比增长1.0%;水稻面积20.8万亩,下降0.1%,产量9.5万吨,增长1.7%。二是经济作物稳步增长。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7万亩,较上年增长1.9%。其中:油料作物产量增长2.2%,蔬菜和食用菌产量增长3.2%,瓜果类产量增长2.8%。三是畜禽养殖出现回落。生猪、牛、羊出栏分别下降7.8%、2.8%、32.8%,活禽出栏增长1.5%;肉类、畜禽产量分别下降10.7%、6.9%。
消费市场“高开、快走、稳升”。今年以来,我区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和一系列促销费活动,聚焦家电、家居等重点领域,刺激消费市场升温,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一是社消品零售总额持续提速。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亿元,同比增长6.1%、高于全市2.4个百分点,增速跃居全市第1位,总量创历年新高。从行业看,批零住餐四行业均保持增长,批发业和餐饮业“领跑”,分别高于全市3.4个和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和2位;零售业和住宿业“稳增”,销售额和营业额分别增长4.4%和5.5%,零售业销售额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二是六成行业保持增长。限上10类商品中6类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到60%。其中饮料类、粮油食品类、烟酒类等生活类消费品分别增长46.1%、11.2%、8.7%;体育、娱乐用品等文化消费类增长,化妆品类累计增长20.5%,家具类累计增长5.1%。
投资领域“低开、缓升、稳增”。全区始终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不断扩大项目数量和质量,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30.3亿元,同比增长5.5%,居全市第5位。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有力,房地产投增长迅猛,制造业投资仍较低迷。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8.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67.2%,制造业投资投资下降45.4%。全区聚焦建筑业转型升级,助力建筑业提质增效。横向看,全年建筑业总产值5.9元,同比增长45%,高于全市25.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纵向看,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比同期增加1户,产值增加了1.93亿,建筑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三)从内驱力来看:技术向新,发展向强,蓄势聚力后劲足
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壮大。一是战新产业稳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8.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5.9%;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2%。二是高技术产业增势较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内保持三位数增幅,全年增长113.8%,占规上工业比重3.6%,较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增长0.5%,高于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8个百分点。
“两新”政策成效显现。一是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加快释放。全年设备购置投资增长27.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1.8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二是换新消费持续升温。换新消费撬动需求,限上企业瑞腾商贸10、11、12月销售额分别增长56.3%、89.7%和51.6%,全年增速环比前三季度提高21.6个百分点。
新企业新项目彰显活力。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个百分点。累计新增固投项目38个,完成投资占项目投资的32.3%;年末在库项目个数达到67个、增加 53个,计划投资额157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增长55.8%,均高于总投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