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赋能铸新生 法治温度促回归
谢家集区社区矫正“新生”工作室多举措助力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

发布时间:2025-09-22 11:04 信息来源:谢家集区司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谢家集区社区矫正“新生”工作室自建立以来,始终秉持“教育为先、帮扶为本”理念,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深化多部门协作、聚焦个性化需求,打造社区矫正工作亮点,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重塑人生、顺利回归社会。

一、精准帮扶未成年子女与特殊群体,修复家庭纽带

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家庭未成年子女抚养困境,“新生”工作室主动延伸帮扶。联合教育、妇联等部门构建系统化帮扶体系开学前夕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家庭未成年子女,赠送学习用品并鼓励成长。同时,创新开展端午节主题矫治活动,组织女性及未成年对象包粽子、画彩蛋,通过传统文化浸润心灵,促进心理调适与社会融入。

二、节前警示与法治教育常态化,严守纪律红线

春节、清明、端午、“五一”等重要节点前,“新生”工作室联合法院、检察院开展集中教育。通过以案释法讲解法律法规,通报典型案例,开展思想汇报将红色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展清扫烈士墓公益劳动,强化责任担当。联合各部门入户走访普法,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严守监管规定。

三、多部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矫正“支持网”

工作室深度融合法院、检察、民盟等力量,形成“监督+帮扶”双引擎模式。法官、检察官讲解法律红线,挂职民警强化纪律约束,心理咨询师疏导心理障碍,民盟志愿者提供社会支持。针对涉市场主体对象,联合民盟“黄丝带”帮教团队市场监管等机构和部门开展法治教育今年“新生”工作室加大了与民盟合作,丰富教育内容。针对就业困难者,开展技能培训并联系企业提供岗位,协调社会救助政策帮扶,确保“两类人群”基本生活有保障。

四、心理支持贯穿全周期,重塑健康心态

“新生”工作室将心理辅导融入矫正全周期:春季联合市第四人民医院为女性对象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夏季针对高温易激惹状态,开展“舒心一夏”心理调适活动;传统节日活动中融入文化疗愈,通过包粽子、画彩蛋等互动缓解焦虑。日常管理中,心理咨询师定期介入,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建自信,从“被动服从”转向“主动新生”。

五、政策宣传消暑赋能,畅通回归路径

创新开展“政策消暑行动”,通过咨询台、集中讲解、宣传展板等多渠道解读社会救助政策,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了解低保、医疗等救助措施。针对生活困难者提供个性化指导,引导其申请救助,树立生活信心。活动覆盖全区,切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六、安全教育与应急能力双提升,筑牢生命防线

“新生”工作室联合淮南蓝天救援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教授社区矫正对象心肺复苏等实操技能同步发放《消防安全提示信》,提升自救互救意识。安全教育与实操结合,既增强技能,又培养社会责任感,实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目标。